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陈无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你从没见过的唯一的宋人“大傩画”

2017-02-21 16:25:00 来源:精英艺术家网作者:陈无忌
A-A+

  傩(nuó,音挪),是一种古老的驱除疠疫的民间习俗。历代典籍中论及傩舞的如:《论语》中有“乡人傩”的记载;《吕氏春秋·冬季》曰:“命有司大傩。”高秀注:“大傩,逐尽阴气为阳导也。今人腊岁前一日,击鼓驱疫,谓之逐除是也。”《後汉书》记载:“先腊一日,大傩,选中黄门子弟,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。”唐代《乐府杂录》中描写说:“用四方相,戴冠及面具,黄金为四目,衣熊裘,持戈扬盾,口作傩傩之声,似除也。侲子五百,小儿为之,朱褶青襦,戴面具,晦日於紫宸殿前傩,张宫悬乐。”

  宋代流传至今的大傩画,所见惟三本。

  宋苏汉臣《五瑞图》

  一在台北故宫博物院,冠名宋苏汉臣《五瑞图》,165.5×102.5cm,绢本设色,细审虽戏服婴戏,或近於傩戏。绘春天院中芍药花开,五童子“聚戏舞蹈,或涂面,或戴面具,或播鼓,或秉菊,皆耳环手钏、繍袴文裆。”无款印。然此时节不符“先腊一日”之说。

局部 人物

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苏汉臣婴戏图 绢本

  南宋人《大傩图》

  一在北京故宫博物馆,名宋佚名《大傩图》,南宋作品,是一幅风俗画。画面上共画十二个人,都穿着奇异的服装,戴着各式的帽子和插着花枝。帽子的式样毫不重复,除了斗笠、巾和冠之外,有的是带着粗角的兽头,有的是农家场院器具斗、箩、箕之属。他们的手中或身上携拿着鼓、铃、檀板等乐器,或为扇、篓、帚等用具,或为花枝、瓜之属。有的人面部化了装。十二个人团团围住,手舞足蹈,充满着欢乐的气氛。旧题《大傩图》。然所绘人物,皆非童子,而为奇形怪状老者,或所绘为神汉巫婆。三人头插梅花,或为点题“腊”字。然亦有其他花、蝶,或皆为饰品而非真花。

局部 人物

局部 人物

北京故宫博物馆南宋人大傩图 绢本

  宋画无款印《大傩图》

  第三幅自日本回流,绢本重设色,73.5×53.5cm,绘四童子或戴面具或涂面。“十岁以上十二以下”、“四方相,戴冠及面具”、“朱褶青襦”且图中绘茶花、水仙、梅花皆点“先腊一日”之题。因此,唯一此幅之条件,完全符合大傩之标准。

  南北宋时描写民间风俗习惯的绘画特别发达。当时宁波地区的画家的很多罗汉画和所谓十王图等,流传到日本,如金大受、周季常、林庭珪、陆信忠、赵琼的。因整套流传,故多数画上没有款识,且日本无盖收藏章习惯,故画上往往无章无款。此幅《大傩图》正符合传入日本这些宋画的特徵。亦无款无印。

(宋)大傩图 无款印 绢本立轴 73.5×53.5cm

  此《大傩图》除人物风格符合南宋画特徵,特别是和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宋罗汉最相吻合。朱砂古旧略近紫色,石绿衣上金勾小花,衣纹用色而不是全用墨勾,此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金大受《十六罗汉》相似。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陆信忠《佛涅盘图》,肤色渲染之浑厚,正与此类画,此时代类似题材皆用此法,亦重彩勾金,惟基本全墨线描。然其《十王图》则色墨勾线互见。

  此画其庭院假山石法、松、梅,地坡碎石皆最典型南宋画特徵:结体严谨,笔墨极其冼练、准确而合於物理、物态、色墨皆沈於绢素之内。画中松树上绘四只喜鹊,皆重彩,和鸣枝间,似与傩舞的侲子上下呼应。

局部

局部 松树、喜鹊

局部 梅花

花草

花草

局部 人物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陈无忌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